十環認證怎么做,為什么要做十環認證?
發布于:2019-8-16 點擊:211
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,愿意購買綠色產品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。但在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、自稱綠色的商品時,消費者往往陷入選擇困境,不知道什么樣的產品才是真正的綠色產品。其實,要想準確地分辨出綠色商品,識別環境生態標簽是一條終南捷徑。那么問題來了,誰有資格給我國的綠色產品貼上“中國環境標志”呢?
2016年12月27日,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育慧南路1號的中環聯合認證中心,該中心總經理張小丹、副總經理吳冷接受《環境與生活》記者采訪,向記者介紹了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(也稱“十環認證”)的現狀與發展方向,并透露了這項事業與國際接軌的曲折歷程。
“十環認證”誕生于1993年
綠色產品上的生態標簽,可以向消費者傳遞明確的綠色消費品信息。消費者通過購買綠色產品,等于用真金白銀來支持環保,并保證自己的健康與安全。
吳冷介紹,全世界最早的環境標志是德國的“藍色天使”,誕生于1978年。1992年,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。在大會的感召下,1993年很多國家開始推出生態標簽,環境標志領域的國際非政府組織“全球生態標簽網絡”(GEN,也譯作“全球環境標志網絡”)也應運而生,各個國家的生態標簽成為組織里的成員。也是在這一年,當時國家環境保護局(環保部前身)的解振華局長提出,中國也要開展環境產品的標準化工作,然后就向全社會征集環境產品標志的設計,同時開始制定相應標準化工作的計劃、規則、程序。1993年8月25日,當時的國家環保局向社會發布了“中國環境標志”的圖形;到了1994年,中國環境標志產品的認證標準正式出臺,形成了今天廣為人知的“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”(俗稱“十環認證”)體系。
認證企業數和產品數全球最多
“十環認證”是一個很完整的系統,包括標準、開發、產品認證的一整套規則。吳冷介紹:“從1994年發展到今天,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企業的數量和產品數量已經是全球第一,獲得環境認證的企業一共有4000多家,囊括幾十萬種產品?!?/p>
鑒于中國環境標志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,2014年9月25日,全球生態標簽網絡(GEN)2014年度大會在北京召開,中環聯合認證中心作為東道主,與來自全球生態標簽機構的50多名代表共商綠色議題。
GEN董事會主席羅賓?泰勒在這次會上說:“本次聚會我們慶祝GEN創立20周年,同時也祝賀東道主——中環聯合認證中心‘中國環境標志計劃’誕生20周年?!?/p>
GEN的成員有協作成員也有正式成員。最新的規定是,新成員加入要通過組織的評審,通過就可以成為正式成員,如果你沒有把握通過評審,或者還不想做這個評審,那就叫協作成員,GEN的成員分布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歷經波折成功加入GEN
中環聯合認證中心2008年成為GEN成員,2012年通過了GEN多邊互認機制GENICES同行評審(可與其他通過GENICES評審的成員開展互認合作),同年,經過GEN全體成員投票通過,CEC總經理當選為GEN理事成員。
吳冷解釋說:“我們起步不算晚,但為什么2008年才加入呢?這是因為GEN當時有3個創始機構,其中之一來自臺灣,該組織名稱包含所謂‘中華民國’的字眼,這是我方不能接受的,我們當時與GEN里的其他成員聯系,希望臺灣的這個組織能改一下名字,比如參考在國際奧委會的做法,改為‘中華臺北’。但一開始,臺灣的這個組織不太接受。GEN里的其他成員也說,這是一個非政府的技術組織,不想介入政治問題。所以,加入GEN的事情就一直拖著。但我們國際合作的步伐并未放緩,與日本、韓國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、德國等很多國家開展了雙邊合作。隨著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對我們工作越來越深入的了解,他們逐漸意識到,中國這么大的一個發展中國家,生態標簽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很有意義,中國環境標志應該成為GEN大家庭的一員。最后,GEN的主席親自飛到臺灣,給對岸的生態標簽組織做工作,希望他們改名以便我方加入GEN。對方最后勉強答應,他們改名以后,我們中環聯合認證中心才加入了這個組織?!?/p>